汉字简繁转换
在线实时将简体汉字转为繁体汉字、繁体汉字转为简体汉字。
使用说明
- 按你的需要选择“繁体转简体模式”或”简体转繁体模式“;
- 简体转繁体模式:将输入的汉字全部转换为繁体汉字;
- 繁体转简体模式:将输入的汉字全部转换为简体汉字;
- 支持批量实时转换,按行解析转换。
关于汉字的简体字
简化字是官方公布的简体汉字,通常指《第一批简体字表》、《简化字总表》的字,有时也包括《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(草案)》。一简字和二简字主要源于古字、俗字、异体字、草书楷化字。
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《第一批简体字表》,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、古字和草书字。但因为有争议,第二年2月,《第一批简体字表》被收回……《第一批简体字表》的两个说明是这样的:1)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,易认易写,别于正体字而言,得以代繁写之正体字。2)本表所列之简体字,包括俗字、古字、草书等体。俗字如“体、宝、岩、蚕”等,古字如“气、无、処、广”等,比如“时、实、为、会、笔”等,皆为已有而通俗习用者。
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。
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成功得到贯彻实施的简体字方案和字表,是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《汉字简化方案》,并最终制定出了一个《简化字总表》。现在我们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发布的《简化字总表》(简称《总表》),《总表》曾经颁布过两次,一次是1964年颁布的,一次是1986年。
1977年曾推出过《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(草案)》(即二简字),但后来遭到一部分人反对,1986年6月,国务院宣布“二简字”停止使用。今天的《总表》总共收录了2235个字。
2000年10月31日文字法通过,次年元旦正式施行,确立了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文字的法定地位。
更多关于简体汉字的资料信息请查阅 百度百科 。
关于汉字的繁体字
繁体字,汉字的一种字体形式,欧美各国称之为“传统中文(Traditional Chinese)”,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,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、隶书书写系统。繁体中文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,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。
《简化字总表》实收2274个简化字及讠[訁]、饣[飠]、纟[糹]、钅[釒]等14个简化偏旁,简体字来源包括俗字、古字、草书等,也包括合并汉字,比如“後面”的“後”和“皇后”的“后”,在繁体字中本来是两个字,而为了省略笔画,就统一用笔画少的“后”替代了。
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港澳台地区,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,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、姓氏异体字、书法篆刻、手书题词、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。
2001年1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》实施,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,也明确繁体字的范围。2013年6月5日公布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附表《规范字与繁体字、异体字对照表》,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。
更多关于繁体汉字的资料信息请查阅 百度百科 。
相关工具
在线实时进制互相转换。在线实时将数字转换为数字。
在线实时将阿拉伯数字转换为人民币汉字大写金额。
在线实时将人民币汉字大写金额转换为阿拉伯数字。
在线批量拆解汉字或还原拆解字,按左(中)右结构拆解,支持简体和繁体。